赤峰街的形成与康熙的几次北巡有关。让我们穿越回清朝,时间定格在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此时赤峰街的所在地尚无人烟,只是翁牛特右旗的游牧场,蒙语称作乌兰哈达),这一年玄烨(康熙)出京师,经过遵化、三屯营、喜峰口、党坝、八沟(平泉)、宁城等地,于七月二十五日来到乌兰哈达。在此停留了几日,然后前往木兰围场狩猎。
此后,连着两年,康熙去木兰围场秋狩之时,都绕远来乌兰哈达(赤峰)驻跸几日。对于康熙皇帝三次驾临赤峰,合乎情理的推测是:第一次来赤峰巡狩可能具有偶然性,但这座美丽的山峰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于是他和当年的翁牛特右旗扎萨克(相当于后来的旗长)毕里兖达赉郡王约定,第二年再来塞外还要在乌兰哈达驻跸(第一次驻跸可能是住在临时搭建的帐棚里)。郡王为了迎接皇帝的到来,在接下来的近一年时间里对乌兰哈达的基础设施做了增缮工作(可能雇佣了一些关内的汉人),并把它设为了一个固定据点。果然第二年(1687年)康熙皇帝如约而至,第三年也是如此。就这样乌兰哈达成了翁牛特右旗除王府以外的又一处驻牧营盘。《赤峰八千年大事记》里说:“清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4年),清廷还派员到翁牛特右翼旗乌兰哈达放赈”,这证明此时赤峰已是翁牛特右翼旗蒙古族人的主要活动场所之一。
其后,随着汉族人口的逐渐迁入,乌兰哈达便慢慢地变为了一个集镇或聚落。据史料记载到康熙末年(1722年),赤峰街开始有了当铺存在,这表明赤峰当时已粗具城镇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