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电力供需平衡:由于电能不便于大规模存储,基本上处于“即发即用”的状态。因此,发电厂产生的电力与负荷端消耗的电力需要在整个电力系统内实现实时动态平衡。如果供需不平衡,就需要电力调度发挥作用,以实现整个电力系统的动态平衡,这个过程即为电力消纳过程1。
新能源发电特性:新能源如光伏、风电等相较于传统电源如水电、火电,具有出力波动性较大、随机性、间歇性的特点。这些特性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尤其是在电网可调节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弃光弃风现象,即无法将新能源发电完全吸收1。
地区发展不平衡:我国风光装机主要集中在西北、华北等地区,这些地区经济相对滞后,用电负荷较低,与用电负荷较高的中东部地区存在空间错位现象。因此,需要加强跨区域电力调度能力建设,以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电力供需平衡1。
储能技术的发展:随着储能技术的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问题,从而提高电网对新能源电力的消纳能力。例如,可以通过储能移动终端来衡量具体的电能消纳情况,即发多少用多少2。
综上所述,电网新能源消纳是一个涉及电力供需平衡、新能源发电特性、地区发展不平衡以及储能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