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起源:春节最初源于传统的大型岁时祭祀仪式,此时,虽然春节还没有作为正式名称出现,但其岁时年节的意义已经形成。
- 秦汉时期:秦汉以后,春节的社会意义明显,朝廷将岁首作为展示与加强君臣之义的时机,民间则作为乡里家庭聚会的良辰。
- 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岁首朝贺仍是朝廷大典,在民间,元日人们鸡鸣而起,先到门庭前燃放爆竹,“以辟山臊恶鬼”,然后一家大小穿戴整齐,依次拜贺尊长。
- 唐代:唐代开始,春节享有政府法定假日,给假七日,包含元日及前后各三天。朝廷照例举行早朝大典,民间则阖家团聚,设宴欢庆。
- 宋元明清时期:宋元明清各代,春节称为元日或元旦、新年。正旦朝会仪式依然是皇家的重要典礼。帝王的正旦朝会作为国家典礼,场面宏大壮观,它是国家时间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