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大全> 列表
西宁市西杏园村的来历
时间:2025-04-09 11:43:38
答案

在西宁市城北区,有两个村以西北地区常见的果木杏来命名,那就是北杏园村和西杏园村。

我省历史文化学者靳育德先生介绍:“在青海,有很多以植物命名的地名。这些植物往往在这些地区生长得特别茂盛,当人们居住在附近时,就会以它们作为标志,命名地名。如西宁周边的马莲滩、黄草庄、燕麦川、松树沟、桦林、沙葱坡等。西杏园村和北杏园村原来都因杏树生长繁盛并修建了园子而命名为杏园,后来为了区分两个地方,又按村子的方位前缀西和北称为西杏园和北杏园。”

虽然旧时两个村子都称为杏园,但是两个村里的历史演变过程却并不相同。

曾是守墓人的居住地

汪土司是明清时期青海地区的土司之一,其始祖南木哥是西宁土人。明朝洪武年间,汪土司归附朝廷,因功授世袭指挥佥事。

明朝初期,汪土司家族将坟茔安置在了今天北杏园村以西的一处名叫西旱台的台地上。此后,历经明清两朝,汪土司家族的人去世后,就都埋在了西旱台。

据说,从明初起,为了保护家族的坟墓不受破坏,历任汪土司都会选派忠心耿耿的仆人,居住在西旱台附近,看护汪土司的家族墓。

当时,汪土司家族的守墓人就在今天北杏园村的东侧夯筑了一个庄廓院。庄廓院中除了住人,守墓人还栽种了一些杏树。结出的杏除了守墓人自己食用,也供给汪土司家族的人食用。

后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当地的杏树也越种越多,杏园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据北杏园村的老人介绍,在清朝末年,北杏园村还曾被称为“火烧园”。

民国时期,又有田氏家族的人迁居到了北杏园村。当时,因田家所出田生兰先后任贵德县县长、青海民国日报社社长等职务,杏园这个地方也因此小有名气。

据记载,到了解放前,北杏园村就有六处杏园,占地十余亩。后来人们为了与其他地方的杏园区分开来,便称这里为北杏园。

元时曾建杏园堡

有学者考证,西杏园早先称为龙泉谷、龙山。《西宁府新志》记载,旧龙池在城西十二里,广袤百余丈,亦名杏园池。

在西杏园村北边有一座高约50米的小山头,当地人就称其为龙山。龙山的东北方有一条沟,称为龙泉沟。沟内有一股清泉,被称为龙泉或西泉。

到了元朝,西杏园村的先民们开始栽种杏树,并形成了园子。据说,当时西杏园出产的杏子个儿大,口感好,因此还成为了当时西宁州奉献给朝廷的贡品。《西镇志》就有“把丹者,校人甘美,元人用以贡”的记载。有学者考证,这里的丹指的就是杏。

到了明朝,人们在西杏园村附近修建了一座城堡,名叫西杏堡。《西宁卫志》记载,去西川二十里有杏园堡。明朝所著《西镇志》中记载了西杏堡为当地百姓自己修建,城堡建有墩台、悬楼、门楼等。到了清朝康乾时期,西杏园逐步形成了村庄,村民也越来越多。

据说,西杏园村的杏园毁于一场大火。关于这场大火,西杏园村流传着一个传说。那是清朝咸丰年间的一个午后,有一位年轻的后生要到西宁办事,当他走到西杏园村附近时,觉得口干舌燥,饥肠辘辘。他抬眼一望,见杏园中成熟的杏子高挂树端,让人垂涎三尺。他看四下无人,便悄悄潜入园中,正当他吃得起劲的时候,被看园子的人发现,拿着棍子追了上来,年轻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得以逃脱。回家后的年轻人越想越生气,决心要报复。后来,年轻人带着一帮人,一把火烧了杏园。此后,西杏园几乎没有了杏树。可是西杏园这个地名却被保留了下来,沿用至今。

推荐
Copyright © 2025 还好知识网 |  琼ICP备2022020623号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