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五,要在家庭中给先祖献饭。
家家户户,一家吃几顿饭,就要献饭几次。
每次饭前,于祖宗灵位(亡故老人遗像)前,燃香后,把饭菜放上供桌,饭菜数字、碗筷数字、茶水数字都为三,“祭祀先祖取三数”是一直传承下来的传统,活人为阳为双数,死者为阴为单数,献饭的数字可以是“3、5、7等”,餐具同理。
献饭摆上供桌之后,一家人磕头三次,可供茶水和白酒,数字皆为三,后,献饭先端入厨房,从厨房再重新端到家庭饭桌上食用。
不献饭,谁也不能直接去厨房里摸食物吃,这是对先祖的大不敬,也是传统文化里长幼有序的体现。
献饭的菜品里,不能有“辣椒”,一种说法是鬼神忌怕辣椒而不敢食用;一种说法是先祖会上火生气怪罪子孙。
自初一晨至初五全天,献饭从不间断,自然主家可以走亲戚但不能出远门,家中献饭不能落下,这是一种对先祖的尊重,也是教化子孙后代对亲恩传承的重视。
初五早晨,家家户户鸣炮“破五”,也代表着春节的结束和新年的开始,初五当晚的傍晚,家家户户于家门口焚烧纸钱,送别先祖,自初六起不再献饭;如初五没有于家门口焚烧纸钱,则一直到元宵节当晚才可再次送别先祖,做法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