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春联仍然被称为桃符,但是与之前不同,此时的春联不再仅仅局限于桃符之上,而是更多地被贴在楹柱上,因此也被称为楹联。此外,由于使用的材料和书写方式的变化,宋代的春联还被称为春贴纸,这些春联通常是用粉红色的纸张书写的1。
春联这一习俗始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广泛流行。在宋代,人们已经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以此来庆祝新年。当时的皇帝甚至会在一年的除夕前发布御旨,要求家家户户都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以迎接新春2。
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诗作《元日》中提到的“新桃”和“旧符”,实际上指的是同一物品——桃符,这反映了春联与桃符之间的历史联系,说明春联在当时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替代品,用以替换旧的桃符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