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嫲嫲”这一称谓历史悠久,古时,有的地方称祖母、外祖母为“嫲嫲”,有的地方称伯母、婶母为“嫲嫲”。古时候“嫲嫲”和“嬷嬷”混用过一段时间,都是专门用于对长辈女性的称谓。
明朝中后期,一部分回族在豫东地区定居,在与当地汉族的语言融合过程中,逐步把“嫲嫲”这一称谓固定在姑姑身上。
后来豫东一部分经商的回族同胞,在京杭大运河商业重镇阿城、张秋等地经商并定居下来。由于宗教的因素,汉族女性嫁给回族家庭的较多。时间一长,汉回通婚是不可避免。因此,“嫲嫲”作为姑姑的意思在豫东地区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在现代并非专指回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