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社会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的时间体系,每个节气都有其特定的农事活动和风俗习惯。最重要的12个节气分别是:
1. 立春:标志着春季的开始,万物复苏。
2. 雨水:春雨贵如油,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3. 惊蛰:春雷开始,惊醒冬眠中的昆虫。
4. 春分:昼夜平分,气候温和,是春耕的关键时期。
6. 谷雨:雨水增多,有利于谷物生长,是播种的最后时机。
7. 立夏:夏季的开始,气温升高,农作物进入旺盛生长期。
8. 小满:谷物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9. 芒种:麦类等夏熟作物成熟收割,同时是播种晚稻的时期。
10. 夏至:白昼最长,阳气最盛,之后阳气逐渐减弱。
11. 小暑:天气开始炎热,但尚未达到最热。
12.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期,需注意防暑降温。
这12个节气构成了农历年的主要部分,每个节气都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